建窑产自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建窑,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窑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瓷窑,以烧制黑釉陶瓷而闻名。建窑始建于晚唐五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少量烧制黑釉陶瓷。宋代是建窑的鼎盛时期,大量烧制黑釉茶碗,也烧制了一些青瓷和青白釉陶瓷。建窑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文明智慧与艺术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历史的真实延续。近日,建窑艺术家陈乃文分享了他对建窑艺术的看法。

陈乃文表示,建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盏首先是实用的,其次才是美观的。建盏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和展现在其实用性上。例如,宋代饮茶方式由“泡”变为“搅”,茶艺竞赛的习俗——“斗茶”——从闽北民间兴起并流传至全国。斗茶,又称“茗盏”或“点石”,是一种以茶的优劣为评判标准的竞技活动。它不仅关乎茶的品质,更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茶道。它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中最积极、最具活力的一面:饮茶不仅是为了休闲,更是为了和谐与进步。在斗茶艺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必须不断提升以满足需求。
陈乃文表示,建盏艺术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其独特的审美个性主要体现在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工艺性以及自然韵味等方面。建盏在设计选材上始终尊重人们生活的实用性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或展现材料的固有属性,使建盏作品具有自然雅致的意趣和情调。宋代文人墨客在诗词中盛赞建窑“折固版”和“土毫”茶碗。例如,蔡襄在《品茶》中写道:“紫砂新兔毫碗,蟹眼煮清泉水。雪泥凝成泥,云露未落。”陈建树在《送福建新茶》中写道:“折固碗云字,雪泥红土兔毫杯。”茶具的设计离不开特定时期的文化需求。宋代建窑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宋代文献记载:“白茶色宜用黑碗,建窑者,青黑色,纹如兔毫,土质稍厚,久热难凉,尤为精要。他处者,或薄或紫,皆不及。”
传统文化不等于保守。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文化的领域涵盖面非常广泛。正是在文化的浸润下,中国人的语言、科技、生活等方方面面才得以发展。陈乃文表示,传统文化里的东西不能丢,他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他在创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要成就精致完美的作品,每一环节都必须做到精细到位、恰如其分。然而,我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并不需要羡慕所谓的高尚事业。只要从小事、平凡事、普通事做起,秉持工匠精神,任何人都可以成就工匠的成就。所谓工匠,本质上就是工匠精神的延续!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未来我也会继续创作更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认可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作品。
陈乃文:
中级陶瓷工艺师,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
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简阳市建窑协会会员,南平市简阳区庆丰建窑陶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成就:
——《柿子红滴油建盏》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灯笼建盏》荣获银奖。
- 《黄滴酥油建盏》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华艺术杯”金奖。
- “油滴香炉建盏”荣获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 在南平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展暨工艺美术精品展中,《黄滴外唇建盏》荣获银奖,《油滴大灯笼建盏》荣获银奖并被南平博物馆收藏。
2017年5月1日,《折古板黄滴建盏》荣获福建省第九届工艺美术行业精品“争创杯”大赛银奖。
2017年5月19日,艺术作品《银滴建盏》被日本德川博物馆收藏。
分享:
如何清洁和使用旧的江恩喝茶。
在成为茶水专家之前,您可能会缺少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