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窑变是建盏的显著特征和最大魅力,以其丰富的色彩而闻名。这也反映了建盏产量低、烧制难度高的特点。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即使在同一窑炉中,不同产地的茶杯釉色也会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差异很大。
建盏茶杯的设计处处都蕴含着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总结一下建盏茶杯的四大奥秘。
1.厚实的机身可以长时间保温,并且冷却速度较慢。
建盏,又称“铁胎”茶杯,杯身厚实,保温性好,可长时间保温。由于高温烧制,釉料向下流动,沿口部形成薄釉,或称“干口”。釉料集中在杯底,外壁部分上釉,防止烧制过程中杯身粘窑。建盏内部有许多小气孔,有助于保持茶汤的温度。也有理论认为,这些小气孔可以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使其更软。蔡襄在《茶经》中盛赞建盏:“白茶宜用黑盏,建安之盏,色青黑,兔毫纹,体稍厚,……热藏不易凉,为上品,他处之盏,若薄若紫,皆不及。”
2.小底大口,容易带出茶香。
见过建盏的朋友都知道,它的形状像漏斗,底小口浅,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漏斗形的茶具不仅方便观察泡茶时茶汤的变化,还能促进茶香的散发。正如朱颜在《陶经》中所记载,宋代流行的茶具是带嘴的碗,而建安(今建瓯)兔毛茶盏更是首屈一指。
3.铁质机身,保持水质柔软、清新。
建盏因含铁量高,杯身呈灰黑色或黑褐色,杯身厚重坚硬,轻敲时发出金属声响。杯身厚重,杯身外露部分因泥土含砂量高而显得粗糙,带有颗粒感。厚实的“砂质”铁质,不仅能软化水质,还能保持茶汤的鲜度,防止变质。
4.图案独特、千变万化,让人难以预测。
建窑茶杯纹饰繁多,其中“油滴纹”和“兔毛纹”最为珍稀,而“窑变纹”则最为珍贵,数量稀少,几乎难以见到。建窑最早、工艺最简单的茶杯是“乌金杯”,釉色黑如墨,有时略带墨绿、褐色或黑褐色,一般无纹饰。乌金杯为半釉茶杯,釉色乌黑,光泽亮丽,品质上乘,甚至能反射光线。
建窑茶杯的珍贵品种有兔毫、油滴、窑变等。乌金茶杯是建窑最早的产品之一,釉色黑似漆,有的泛绿,有的呈黑褐色或棕黑色,一般无纹或纹饰不清。釉面通常很厚。“釉色乌黑亮泽,品质上乘的釉面甚至能反射光线。”
后来,又出现窑变,建盏的釉面产生铁质结晶,且每个杯子的釉质都有所不同。
建盏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器,更体现了古人对禅茶文化的追求。
分享:
江山的形状和大小?
几本与江南有关的好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