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髓不可丢失。
建盏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件茶具。想要拥有一件建盏,必须确保它符合建盏的传统特征:黑釉瓷器、铁足、铁结晶釉、产地建阳是建盏的几个关键特征。
1、胎中含铁:建盏上的纹饰,必须由胎釉中含有铁元素,析出铁结晶釉纹而成。俗话说:“无铁胎,不成建盏。”
- 烧成工艺:建盏上的纹饰属于铁结晶釉,烧成需要1300摄氏度的高温和还原性气氛。并非所有窑烧釉都是铁结晶釉,例如钧窑就使用以铜为呈色剂的乳白色釉。这里我们解释一下“晶体物质”的概念,它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排列形成的固体晶体。经检测和研究,采用正确工艺烧成的建盏是安全的,符合国家日用陶瓷标准。
- 淘汰有瑕疵的茶壶。
确认一个茶壶是正宗的建窑建盏后,接下来就要仔细观察,判断是否有瑕疵。虽然在建盏行业,瑕疵品是不允许流入市场的,必须就地砸毁销毁,但仍有可能会有瑕疵不慎漏出。如果你以正常价格买到了瑕疵品,心情可想而知。然而,建盏的工艺决定了,一些在其他陶瓷器上被视为瑕疵的瑕疵,在建盏里却不被视为瑕疵。这时,区分哪些是建盏的瑕疵,哪些是建盏的常见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站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 茶壶壶身出现裂纹和变形(由于手工拉制导致壶口边缘略微呈椭圆形是可以接受的,不属于变形)。
- 釉面缺陷包括粘窑底、起泡、翘曲、针孔、缩釉、跳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盏烧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干唇和气孔,如果程度不严重,属于合理现象。崩釉、流釉不均匀等情况也属于正常现象。下面将分别对干唇和气孔进行解释:
干唇:高温烧成时,釉水向下流淌,导致口沿处釉质稀薄,导致建盏出现一定程度的干唇现象。如果干唇面积不大,不属于瑕疵。如果干唇过于严重,已经破坏了釉面的完整性或露出了底色,则不建议购买。

气孔:如果仔细观察或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有些建盏的釉面有小孔。很多茶友会质疑这些小孔是否属于瑕疵。事实上,建盏的工艺决定了这些小孔会在成品中出现。众所周知,建盏的胎土使用的是含铁量较高的粘土,而不是其他瓷器使用的高岭土。即使是历史上技艺精湛的工匠,即使将瓷器表面的气孔处理得非常完美,也无法完全消除。但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将这些气孔做得小而少。因此,建盏上的这些小孔属于正常现象,既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正常使用,我们应该包容它们。
- 从建站的实用性和个人审美角度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在确认是否为正宗建窑建盏,并剔除残次品后,再根据实用性以及个人审美角度进行进一步的选择。
- 形制:选择尺寸合适、符合人体工学、赏心悦目的建盏。建盏有束口、帽口、喇叭口、缩口等传统形制,也有卧心杯、美人杯、将军杯等新形制,各有拥趸。一般内弯形制较外弯形制难烧制(如束口制较喇叭口制难),也有专为欣赏而设计的较大、较重的茶壶。这类形制的选择主要看釉色是否符合个人喜好。较大的形制较易变形,且不易缩口,导致成品率较低,尺寸较大的价格也较高。
- 纹饰与釉面:建盏纹饰变化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乌金釉应色泽乌黑纯净,釉质细腻,釉层肥厚。杂质应少,但不应过多。若有细小的银丝或银滴,更添魅力。
兔毛壶的毛丝越直、越清晰,品质越好。毛丝以有如玉石般条纹者为佳,长度、粗细则依个人喜好而定。
油斑、鹧鸪羽建盏要求花纹颗粒立体感强,呈椭圆形,具有金属光泽,晶体分布活跃,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大者不易保持椭圆形,颗粒小者烧成后易呈圆形。
茶末釉色泽多样,有偏黄褐、偏绿翠,也有介于黄绿之间的草绿,以及深褐。整体而言,底釉色泽清淡通透,茶末晶体结构晶莹剔透,釉质细腻,釉面自然脱落。底釉色应从碗口边缘向中心由浅至深,以渐变为佳。
几句话概括的道理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每一件建盏要想做到面面俱到、完美无瑕,难度极大。因此,选择时应根据难易程度进行选择。釉面纹饰 > 釉化 > 干唇 > 造型 > 气孔。釉面纹饰,颜色比造型更重要,以五彩纹、银青/银纹为佳,褐色纹饰质量较差。
釉面花纹是建盏的灵魂,因此至关重要。如果花纹表现力差,或者看起来不美观,即使釉面完美,也不是您心目中的建盏,其他细节也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花纹足够精美,赏心悦目,釉面略有瑕疵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您钟情于一件符合所有完美条件的建盏,价格会出奇的高。因为建盏本身的工艺决定了,出一件各项指标完美的作品的概率太低,物以稀为贵。此外,工匠的声誉、地位、价值、签名的稀缺性也是建盏价值的重要参考。

分享:
选择江山茶杯,只有这几点很重要!
“爱好者李·雷德雷斯失去了700年的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