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建盏的贵族魅力——乌金釉。

宋徽宗曾言:“建盏之色,当以青或黑为宜。”鉴赏家称之为“干黑”或“漆黑”,意为黑釉发亮,形似漆器。黑釉是建窑的标志性颜色,可分为乌黑、干黑、漆黑三种。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质地细腻、光亮的纯黑色建盏,被称为乌金釉,其色调层次丰富。

建窑黑釉撇口杯

这种杯子我们称之为“黑釉”杯,是建窑杯中的少数品种之一。这种杯子通常通体乌黑发亮,釉质肥厚莹润,釉面温润反光。

黑釉的“黑”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追求,追求一种“无”的境界,同时也在黑中寻找一种变异,追求一种“有”。这种哲学与道家“无为而有,无为而无为”的理念十分接近。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与宋代推崇的道家哲学息息相关。老子的《道德经》云:“无名者,天地之始也;有名者,万物之母也。故常去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形也。二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上之玄,万机之门也。”此处的“无”与“有”,即指由“无”而“有”的“道”,与建窑的深邃哲学思想极为契合。

元代黑釉银线缕口杯

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黑釉的烧制极其困难。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烧制纯黑釉需要高温,窑内必须完全隔绝氧气。由于南方地区烧制陶瓷的窑炉多为龙窑,气密性较差,空气很容易进入,导致纯黑釉的烧制难度极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代黑釉陶瓷大多呈深褐色或棕红色,有的甚至带有灰黄色调的原因,因为窑内很难达到完全无氧的气氛。

明代或更早建窑黑釉撇口杯。

然而,在建窑发展史上,黑釉杯的巅峰时期主要出现在北宋初期。这一时期是建窑发展至鼎盛时期的过渡时期,也是建窑由褐釉向黑釉及其他纹饰演变的重要时期。当时的釉通常施得较厚,有滴釉之势。釉色乌黑莹润,质地如玉,具有反光的质感。

南宋建窑黑釉七字纹帽盖杯

建窑黑釉油滴纹撇口杯。

因此,建盏不仅是有形的功用器皿,更是无形之道的升华。《易经》云:“上曰道,下曰器。”建盏很好地体现了道家的这一哲学理念。从邻国日本将宋代建盏列为国宝,不难理解建盏的地位及其蕴含的深厚哲学意蕴已超越茶盏本身。日本也被公认为是保存和传承中国唐宋传统的地区,无论在审美方面,还是其秉持的哲学思想方面,都与宋代一脉相承。

最新故事

本节目前不包含任何内容。使用侧边栏添加内容。